close

認識李嘉誠先生應該是1972年的事,當年長江實業上市,其後香港股市陷入瘋狂,恒生指數在1973年3月9日見1774點,然後大幅回落,李先生是少數在1973年股市高峰時大量減持股份者,是少數意識到風險來臨時提前出逃,保護自己財產不受損失者(在商言商,上述作法無可厚非)。


不但如此,他在1974年12月股市低潮時,以每股3元認購長江實業新股,為長江實業注入6000萬港元,更許下3年內自己所持股份不收股息的承諾。上述資金用作向太古集團購入太古水塘(今天的賽西湖大廈)及與陳廷驊先生合作購入今天南豐新邨土地,其後把50%股權出售給陳廷驊先生,資金用作收購青洲英坭,再將英坭廠遷離紅墈而獲得廉價土地,又一次證明李嘉誠先生不但意識到風險來臨時提前出逃,在機會來臨時亦決不放過。


隨著中國政府在1978年宣布改革開放政策,長江實業策劃收購九倉控制權,當年包玉剛先生亦有相同想法,在匯豐銀行斡旋下,李嘉誠先生把手上九倉股份出售給包玉剛先生,完成包先生控倉之夢,匯豐亦投桃報李,將和記黃埔控制權出售給長江。長江獲得和黃控制權之後,把和黃手上的土地大量發展為住宅出售(例如今日的和富中心),長實亦出售環球大廈及海富中心等,充分利用1980年及1981年樓市高潮套現,又一次意識到風險來臨時提前出逃。

到1982年9月中國政府宣布1997年7月收回香港主權,引發怡和集團決定撤資,那時李嘉誠先生已坐擁巨資收購港燈股權,後來將港燈在北角發電廠遷去鴨脷洲,把土地發展成為今天的城市花園,其後再將發電廠遷去南丫島,將鴨脷洲土地發展成為今天海怡半島。並將青洲英坭餘下的土地同黃埔船塢土地合併,發展成為今天的海逸豪園,並進一步同中華電力公司合作將紅磡發電廠移去龍鼓灘,把土地發展為商住項目,又一次發了大財。


當1987年全球股市進入另一高潮時,長江實業、和黃、港燈及由港燈分拆出來的嘉宏地產公司宣布集體供股集資100億元,第三次意識到風險來臨時提前出逃,長實系供股剛完成便發生1987年10月股災,隨之而來是1989年的「六四事件」,引發港人另一次移民潮。李嘉誠先生又一次運用他的智慧,全力進軍中國房地產及大量投資香港電訊業,事後再次證明他眼光獨到,並在公元2000年時出售在英國和歐洲電訊業務,獲利超過1000億港元,同時將香港電訊業務組成和記電訊及tom.com上市,又一次成功套現。


如果有人成功地一次逃過風險及在低潮時投資,可能是運氣,但接二連三地每次皆能逃過風險及在低潮時投資,一定不是運氣而是精心策劃的成果。投資成功之道在乎低買高賣,可惜大部分人皆做不到。什麼「撤資」或「看淡中國、香港」的言論,只是不認識李先生的人的分析(1979年李先生是首批投資中國的香港地產商,當年6家華資地產公司組成六合公司,在廣州興建中國大酒店。1989年「六四事件」後,他亦是少數大量投資中國房地產的香港地產商。)


2013年和黃嘗試出售百佳超市是否本港零售業發展見頂訊號?旗下電能實業出售港燈是否代表香港公用事業發展前景十分有限?領軍歐洲是否他已看到一個以德國為首的歐盟正在建立中?請不要質疑李嘉誠得眼光,因為在過去40年時間中,大部分皆證明他看對了。(信報財經月刊20140322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水如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