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即使在股市多頭的日子中,投資人的平均獲利仍然低於股市報酬率。統計近三十年來,大約有七成的人操作績效輸給大盤,其中還有九%出現虧損。

我們都以為,長期投資股市的報酬率應該可以彌補短期虧損;過去三十年,台股加權指數每年平均漲約八.五%,因此任何一位資深投資人,至少都要會有相當的獲利水準。事實上,股市報酬率的分配相當不平均,獲利達平均值的投資人沒有想像中的多,能夠大賺的人就更少了。

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,其一,是複利的威力。如果三十年前投資十萬元,以八.五%的年報酬率計算,到現在總金額將累積達一一五.八萬元,相當於原始資金的十一倍。如果我們每年都將獲利結清,僅把本金留在股市,那麼累積金額便降至三十五.五萬元。能夠投資這麼久,而且完全忽略的人應該不多。

獲利了結的心魔不易克服,除了政府,唯一能如此長期投資的,只有企業本身了。過去數十年來,大部分的股市報酬,是由企業賺走的,而不是小型投資人。

不過,就算我們沒辦法將資產鎖住三十年,但還是有方法可以在股市上漲時讓報酬率極大化,下跌時讓損失降至最低;問題在於,這些方法通常都違反基本人性。例如,多數人停利很快,停損卻拖泥帶水;幾年下來,累積的是小利和大虧。

有句俗諺:「沒有人會因停利而破產。」這話雖沒錯,但從另個角度來看,則是「沒有人會因停利而致富」。如果一檔股票表現亮麗,又是一家管理良善的企業,抱著不放,股價可能漲一倍、二倍或十倍;但多數人漲個一○%就賣掉了,這樣聰明嗎?

多數人犯的第二個錯誤,是抓錯景氣循環的時間點。
常說要「買低賣高」,但真能做到的又有幾人?空頭市場時,投資人選擇退場,直到多頭了才匆忙入市。此外,我們總是等到多頭接近泡沫和高風險階段,才願意相信,多頭市場真的來了。

主要是因為我們受媒體影響太深了。我們要謹記一個經驗法則,當壞消息充斥時,要買進;好消息滿天飛時,要賣出。

當然,說的容易,市場消息從來不會只有黑與白而已。能辨別大多數的壞消息已轉變成沒那麼慘,需要經驗,而此刻通常就是落底的時刻;當多數消息都轉為正面時,往往就是股市的高峰。(今周刊917期谷月涵專欄文章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水如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