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每逢年底,就有一堆機構開始發表隔年的投資展望,以及各主要國家股市和商品的目標價位,但根據個人過去的工作經驗,失誤率往往很高,以感覺來評分,失誤率高達7-8成。

例如2010年底時,台股氣氛正熱鬧,當時曾詢問多位基金經理人的看法,然後將意見統計整理,最多交集是預測2011年台股的走勢會一季比一季好,第四季見最高點,結果呢?事實上是第四季最差,整個情勢顚倒過來,而且還發生日本福島核災事件。

去年底也有看到幾位大師評論,那時人民幣已經升值好幾年,在台存款熱到全民運動,大家口徑一致說今年人民幣會繼續升值,但上半年,人民銀行突然引導人民幣貶值,殺個眾人措手不及。

另外,美國知名雜誌霸榮周刊(Barron's)每年舉辦的「霸榮圓桌論壇」,邀請的國際級大師亦常有看走眼的時候,其中債券天王葛洛斯就看錯了好幾年,最後連工作都丟了。

觀察專業機構或大師失準的原因,不外乎以下理由:

(1)常根據當下的市場情勢、氛圍做預測。
(2)投資市場不是投票機,得票率最高的選項往往不會發生。
(3)有些出來露臉的主管或名師,本身就是跑業務的,推薦的方向往往是背後公司要銷售的商品。

這些專業機構不止做預測,甚至連「價位」都會根據模型計算出來,像最近高盛就預估2015年西德州原油價格會跌到每桶74美元附近,日圓會貶到130元,且2017年再貶到140元........連2017年都可以算出來,只能對他們頂禮膜拜了!(想想金磚四國的經濟成長模型都可以預測到2050年了)

有了多年累積的經驗,個人常採取以下三個行動:

(1)只參考他們的思考邏輯和方向,不理會預測的價位。
(還記得多年前有人預測黃金會漲到一萬美元?還有,高盛也曾喊出油價每桶會漲到250美元)
(2)套用技術大師陳進郎的書名說的--「贏在修正、不在預測」,注意市場變化,順勢調整,不墨守預測。
(3)最多人看好的選項,就提高警覺。畢竟,專家和大師也是人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水如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