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先聊一下很多人常識的來源--媒體,再推薦一篇值得閱讀的文章。

一般新聞媒體訪了2-3個人就成就了一篇文章(有時才1個人),而這2-3個人究竟有沒有代表性、是否可以完整論述事件的真相,還是只看到一角或憑感覺,沒人特別關心,只是因為新聞登出來,就成了主流意見,這讓有心人士得到插手的空間。

即使電視新聞的鏡頭,也只能照到某個場景,鏡頭外的情況,在電視機前是看不到的,有時一個操弄或不小心,就被誤導了。

有人會問,看數字最誠實,但如果加上「時間」,那可就不一定囉~像基金績效排行表,截取過去半年或者過去一年,結果可能就不同,想要賣基金的投信公司,自然會截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時間來說服投資人。

最後講句戲虐的話,即使當事人出面說明,就能了解訊息的真相嗎?當然不一定,就像九把刀已經出面了,但我們還是無法知道其中的細節。

總歸一句,看待事情還是要搭配「思考力」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沒知識也要有的常識
今周刊931期 黑傑克

上周討論資金流向的問題,當時市場上流傳一個說法,外資從台灣撤出轉進韓國。這個根據是兩國的產業直接競爭,同時這次的美元升值潮中,韓元貶值的幅度大於台幣。聽起來合理的推論,卻被殘酷的事實給打爆,數字公布之後,外資撤出韓國的量比台灣多很多,韓股周跌幅也是亞洲第一。

貨幣貶值有利出口,因此就有利於就業和經濟成長,幾乎是眾所皆知的常識。再推演下去,公司外銷收的美元外匯,換回本國貨幣,也會因為本國貨幣貶值而賺更多,有這個帳務上的效應,因此貶值通常也被視為是股市的利多。

可惜常識不見得是真理,往往還是迷思。

藥是有效的藥,只是不對症,浪費了。用誇張的案例來講,貶值這麼有效,那巴西、阿根廷這些中南美洲國家,怎麼會一直需要紓困?就是吃錯藥,反而病症更嚴重。

這波對美元貶值,最早是日本發動的。現任首相安倍,把日圓貶值當成是拚經濟的救命仙丹。第一波日圓兌換美元,從九十比一貶值到一百比一。剛開始的時候大受歡迎,日股也升騰。

貶值對豐田這種公司很好,除了LEXUS這種高檔車之外,出口車的生產基地遍布各地,成本受匯率變動影響小,可是這些外匯的收入換成日幣,就自動提高一成。所以幾類生產和銷售兩頭在外的企業,財報非常好看,帶動股價上揚,替安倍的政策做出有力的宣傳。

這種好處其實就是漲價的庫存重估效應而已,沒持久性,但進口產業就慘了,特別是成本無法轉嫁的,淚水只有吞腹內。不只內需被打擊,原料進口再加工出口的,也是受害者。

看到沒?貶值受益的是生產基地在海外的出口商,付出代價的是在國內雇傭的內需與加工廠商,這政策除了讓東證指數上一個台階之外,對日本的競爭力似乎幫助不大。

以箭作比喻的安倍經濟政策,已經力竭墜落。

這次新興市場的貶值又和日本不同,主因是熱錢回流美國造成。既然是回流,就不會有棄台保韓,或是賣東南亞買東北亞的移轉。

常識不一定對,但是這種常識性的投資建議常常出現。

這兩天,IBM宣布把半導體事業部賣給格羅方德(Globalfoundries),就有評論說這將對台積電營運造成威脅。的確IBM在半導體技術上曾經是強大的開路先鋒,格羅方德在新加坡及阿拉伯兩國政府的強力支援下,財務也比同業健全許多,一個有才、一個有財的結合,理論上應該很強大。

實際上觀察這兩家公司在晶圓代工上的歷史軌跡,雖然一直有技術領先、錢多砸死人的優勢,可是業務就是做不起來,沒道理兩個兜在一起就會成功。

不要被常識綁死,才能夠在市場賺到超額利潤,因此所有投資師傅都反覆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。因為江湖地位的建立,就在眾聲喧譁的時候,能大膽做出與主流悖逆卻又正確的決定。眼前最大的常識考題是:美國一定會升息嗎?美國加息是利空?

同學們,這題該怎麼解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流水如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